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两种语言的转换

人物周刊:从小接受两种语言的教育,对你思维方式有什么影响?

芮成钢:我在不同语境下会用不同语言去思维,这个确实是。如果是英语环境下的访谈或工作,我会用英文去思维。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会有不同。

人物周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芮成钢:语言本身的不同,或者是语言本身承载的文化不同,所以分析问题的方式不同。

人物周刊:价值观也会不同?

芮成钢:嗯,价值观会有不同。但你得具体地说。比如我有时长时间在国外工作,那些天接收的信息都是英文形式呈现的,采访是英语进行的,那么那些天可能就是说话用英文,想事儿也用英文。

人物周刊:这样会不会造成一个结果,在外人看来,你的价值观是多面的、不容易统一的?

芮成钢:价值观很难说是多面的,一个人什么样价值观就是什么样的价值观,但我一些个人观念的形成肯定会受到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个是肯定的。

人物周刊:你当初接触西方文学从简读本开始,主要是为了学习语言,会有一些背诵和引用,比如你在新书里说,以前读莎士比亚,读到“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演员”这句,觉得很有用,可以用在演讲等很多场合。从最早是一种工具化的引用,到后来转换成能够真正欣赏它们的内容,这种转换困难吗?

芮成钢:这得跟着时间来,小时候读的一篇文章现在读来可能完全不一样。这里面一个原因是我爸爸是中戏戏剧文学系毕业的,他是写小说写剧本的,中戏教的就是莎士比亚、莫里哀这一套的东西,从小我爸就在阳台上给我念这些,也念东方的东西,唐诗宋词啊,《聊斋志异》啊,这是一样的。小时候看林语堂的散文,看朱自清的小说,当时跟着时髦,别人都看《围城》我们也跟着看。现在再看完全不一样。你看英文小说,小时候可能是好奇、虚荣心,“我也能看莎士比亚了!”是吧,现在是不一样的感觉了。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