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随着帝国主义全球扩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普及,西方国家发现,豆油可以做工业原料,俄国发现远东地区可以拿大豆补充蛋白质,于是俄国从北,日本从南面开始从东北往外运大豆。东北的过剩大豆可以换外汇,谁掌握了大豆,谁就掌握了东北的财源,谁对东北的开发就有可持续性。

起初东北大豆最大的供应对象为日本和东南亚。日本开国以后人口增长非常快,但土壤缺乏氮元素,急需豆饼做做肥料。1886年东北大豆的出口价值为117海关两,1889年上升到十万两,1890年更是增长到十八万两。其中70%-80%从营口出海,去了日本。

一直到1930年大萧条后,德国开始用更为廉价的鲸油作为人造黄油的原料,东北大豆对欧洲的出口逐渐下降。同时,日本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氮肥体系,不再需要豆饼,所以1930年之后东北大豆出口大幅下降——到1945年基本完全停止。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就是大豆主导东北经济的时间,也是中国东北主导世界大豆经济的时间。

由于铁路和出口的刺激,东北大豆产量从1910年的两百万吨增长到1930年的接近七百万吨。占全国产量的90%,出口份额占99%。从分布来看,大豆生产和铁路港口直接相关。大连出口一半大豆,还有35%走俄罗斯控制的海参崴。下面是同事帮我制作的动态地图:

500

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20年代的中国国际贸易处于严重逆差状态,白银外流严重。北洋正*府基本依靠帝国主义借款与出卖更多的拳益过日子,一般地方军阀则拼命收地租和厘金吃饭。这期间东北因为大豆出口成为中国唯一大规模顺差的地区,控制东北的势力拥有中国最大的一笔机动资金。

500

前面说了,大豆从开始出口,到达到高峰,是1910年到1930年。这20年谁控制东北呢?就是张作霖家父子。所以,尽管奉系军阀战斗力在各路军阀中最差,但他们的控制区每年有一两千万银元的顺差,所以他们屡败屡战,一直是中国的头等军阀。

为什么张家能控制东北大豆,后来又失去了东北大豆呢?

因为张家根本就是日本控制大豆的代理人。等到这个代理人不听话的时候,日本人就果断自己出手控制大豆了。

 

1920年代前后,中国大豆出口主要被日本与英国控制,而张作霖早在日俄战争的时候就给日本人当间谍,所以取得日本人的信任,逐步扩张势力,让日本拿走出口的利润,自己分享产地的一部分收入,最终控制了整个东北。

不过,仅有钱,是维持不住现代军队的,军队还需要有点信念。所以东北军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差。在东北军内部,稍微受过一点教育,有一点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军人就不会安心给日本人收大豆,比如说郭松龄就在李大钊劝说下造饭了。到了后期,连张学良这种只受过一点点现代思想熏陶的人,都不服张作霖了。张作霖不得不做出一点变化,哪怕是样子上的变化,体现一点自主性。

既然统治东北的前提是大豆,而大豆需要铁路运出来,张作霖首先尝试着修一条自己控制的铁路支线,就是奉海铁路,从沈阳到现在的梅河口。同时对日本人修铁路的要求开始推脱。结果呢,张作霖就被日本人炸死了。皇姑屯事件的策划者叫河本大作,当时是关东军的高级参谋。日本战败后给阎锡山打工对抗解放军,1949年被解放军俘虏。他在战犯管理所里回忆皇姑屯事件,说:“张作霖修建海龙铁路被日本军人认为是对帝国的重要背叛!”。张作霖死之前的身份是中华民国军正*府陆海军大元帅,可以说中国因为大豆死了一个国家元首(哪怕是名义上的)。

到了张学良执正时期,他知道英国人对付不了美国人,就引入美国资本,在英国顾问建议的情况下首先增加了一条与南满铁路并行的南北干线,并且公开宣称葫芦岛港是东北主要港口,以后在这里卖大豆。这更加激怒了本来就已经心怀不满的日本人。

到了1931年,美国资本支持的三条干线已经完成过半,而葫芦岛港也开始初步装卸货物。日本人决定趁张学良入关支持蒋介石打中原大战,发动918事变,控制东北全部的大豆。中国抗日战争就这样从日本人抢大豆产地开始。1935年,红军的文艺干部给东北军写了一首抗日歌曲,就是著名的《松花江上》,歌词说“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可见大豆是东北最重要的农产品。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